中國工業水處理產業發展戰略研究(2013)
更新時間:2014-02-21 瀏覽次數:2260
《中國工業水處理產業發展戰略研究(2013)》近日在京發布。2012年以來中國水務市場異?;钴S,投資熱度持續提升。海水淡化、水體修復等行業細分市場機會涌現,上市、并購等資本動態成為市場熱點。經歷了“十年磨一劍”的積累,中國水務企業在技術研發、品牌效應、項目積累等方面已具備雄厚的實力,并沖破跨國企業的壟斷初步走向,其中資本市場成為中國水企“內外兼修”的助推器。資本市場為何會對水務行業青睞有加?在國內水務企業普遍面臨業務轉型升級、開啟戰略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又采取何種方式推波助瀾?《中國工業水處理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針對以上問題予以深入闡述。
飲水思源:根源在于政策與產業的雙輪驅動
住建部、工信部、環保部等多部委出臺了水務方面的各項細化政策規劃。投融資政策方面,2012年5月,住建部印發《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的通知》,預計“十二五”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工程規劃投資近4300億元人民幣。其中,設施建設投資主要包括新增管網投資、新增處理能力投資、新增升級改造投資、新增污泥處理處置投資和新增再生水利用投資等五個方面為重點投資方向;產業政策方面,2012年3月工信部發布《環保裝備“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環保裝備八項發展重點,其中水污染防治設備所涉及的膜生物反應器、城鎮生活污水脫磷除氮深度處理設備、浸沒式過濾水處理設備、上懸式移動格柵除污機、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設備、酸性燭刻液電解再生回用系統等等3大類、12個細分類別為重點研發方向;商業模式政策方面,2013年1月環保部印發《關于發展環保服務業的指導意見》,為水務行業向環保綜合服務模式的戰略轉型明確了方向。預計“十二五”期末,中國將形成50個年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環保服務企業,而城鎮污水業務運行則基本實現專業化、市場化。
中國水務產業布局趨于完善 ,在國內市場已具備了與外資企業競爭的總體實力。產業鏈上游發展來看,水務產業鏈上游主要是指水處理設備的研發、制造以及相關原材料供應等環節,具體包括曝氣設備、膜原件、水質監測設備等精密核心設備和管材管件、格柵、水泵等中低端配套設備。目前,國內在中低端配套設備方面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包括南京藍深、江蘇一環、無錫通用、宜興泉溪等廠商以長三角經濟區為核心區域,形成了實力雄厚的產業集群。在精密核心設備方面,我國在超、微濾膜及膜組件取得重大突破,碧水源、津膜科技、海南立晟等膜廠商憑借雄厚的技術研發能力以及專業膜法水資源化整體解決方案,結束了水處理精密核心設備長期為外資壟斷的窘況;產業鏈中游發展來看,水務產業鏈中游主要是指工程建造及相關的規劃、設計、施工環節。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新增污水處理工程將以中小規模為主,市場將向縣、區、鎮全面轉移,而以桑德為代表的國內企業憑借跨國水企所缺失的本土化、創新性優勢在中游環節的競爭中“后來者居上”;產業鏈下游發展來看,水務行業的產業鏈下游主要是指為鋼鐵、紡織、造紙等工業企業和城鎮人民生活提供水處理投資運營的服務環節。從運營總量來看,2012年中國水務運營市場進一步集中,法國威立雅、*股份、北控水務等三家企業日處理能力達到千萬噸級。但是從新增水務運營能力來看,國內企業則遙遙,體現出強勁的后力。2012年北控水務新增運營能力遙遙,達到了日處理能力規模近300萬噸的增長,突破威立雅規模*的位置指日可待,興蓉投資、上實基建、*股份等企業的新增能力緊隨其后。反觀外資水企,2012年中法水務、威立雅等跨國企業的新增能力為59萬噸,僅為北控水務的五分之一,后繼乏力。
- (上一篇):福州投資千萬元建水質監測站
- (下一篇):全國集中式水源地水質監測